kai云体育app官网入口

主题特展 | “抗战中的女性力量”主题展在上海展出_战争_中国_战地

新闻动态

你的位置:kai云体育app官网入口 > 新闻动态 > 主题特展 | “抗战中的女性力量”主题展在上海展出_战争_中国_战地


主题特展 | “抗战中的女性力量”主题展在上海展出_战争_中国_战地

发布日期:2025-06-25 19:29    点击次数:173

1931年9月18日,日本帝国主义蓄意制造、悍然发动侵华战争,中华民族陷入空前危机。1945年,抗日战争的胜利曙光终于照亮中华大地。回眸十四年抗战历程,中华儿女同仇敌忾,奋起反抗,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国家尊严和民族独立。其中,更有一群特殊的群体,她们是母亲、是妻子、是女儿,她们以柔弱之躯肩负起保家卫国的重任,用勇气和智慧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英雄赞歌。

为纪念中国妇女的卓越贡献,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,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、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联合举办“抗战中的女性力量”主题展览。

展览聚焦于女性在战争中所作出的巨大贡献,以及妇女解放与民族解放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。通过近百件珍贵文物、百余张历史照片,展现中国女性从家庭走向社会、走入战场、走向胜利的伟大历程。

展览地点

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五楼临展厅(上海市杨浦区周家嘴路3678号)

展开剩余89%

主办单位

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

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

展览以“抗战中的女性力量”为主题,分“局部抗战”和“全民族抗战”两大篇章。

上篇“局部抗战”通过历史图片、人物访谈、文献资料等,主要讲述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抗日战争中的女性身影、一二八事变后中国妇女组织的相继成立、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开启妇女运动新篇章等。

下篇“全民族抗战”以人物故事、实物展品、多媒体互动等形式,展现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,女性在武装抗日、战地服务、拥军支前等领域支援抗战,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,以及抗战胜利后中国妇女事业发展新面貌。

重点展品

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女战士使用过的牛皮公文包

20世纪30—40年代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藏

01

02

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女战士缴获的日军军毯

20世纪30—40年代 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藏

尤祥斋在延安中央党校学习时的笔记本

20世纪40年代 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藏

03

04

抗战时期广东儿童教养院学员黎培根当年使用的军毯

20世纪30—40年代 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藏

“妇女劳动大军”旗

20世纪30—40年代 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藏

05

06

《上海妇女》创刊号

1945年 上海妇女月刊社出版

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藏

1945年10月10日出版,月刊,主要讨论妇女问题,刊载主要文章有新中国的建设与妇女界的责任、抗战期间妇女对于国家的贡献等文章。

一位粤东女子将所得遗产折现2万5千元,通过《生活》周刊捐给东北义勇军

1931年 上海韬奋纪念馆藏

07

08

东北义勇军将领马占山给《生活》周刊的回函,对粤东女子表示感谢

1933年 上海韬奋纪念馆藏

一张收条和一份回函讲述了一位未满20岁的粤东女子,将父亲留下的遗产折现2万5千元,交由生活周刊社,捐给东北义勇军的感人事迹。2万5千元对当时普通家庭而言是一笔巨款。该笔捐款在社会上引起不小的影响,报刊纷纷报道,带动了群众捐款热潮。

“西北战地服务团丛书”

上海韬奋纪念馆藏

09

西北战地服务团由抗日军政大学学员、延安及各地的文艺工作者组成。该团主任丁玲是“左联”成员,也是第一位抵达延安的女作家。西北战地服务团从延安出发,东渡黄河,奔赴山西抗日前线,之后辗转西安,4个多月演出68场,编辑一套“西北战地服务团丛书”10种,集中了西北战地服务团创作的散文、话剧、小说、通讯、歌曲、诗歌等。

10

上海生活书店与胡兰畦签订的《在德国女牢中》出版权授与契约

1937年 上海韬奋纪念馆藏

胡兰畦曾因反法西斯言行,被关入德国纳粹的监狱。后在巴黎,她写出一部14万字的长篇报告文学——《在德国女牢中》,这部回忆录先后在法国《世界报》上连载,并且被翻译成俄、英、德、西班牙4种文字,1937年生活书店以单行本出版。八一三上海抗战,胡兰畦发起妇女战地服务团,因为成员大多为女工,所以命名为“劳动妇女战地服务团”。

亮点展项

“九一八”新闻墙

“九一八”事变后,各大报刊纷纷对事变进行了报道,向世界传递了中国东北遭受侵略的真相。本次展览搜集部分报纸媒体的报道,制作此装置。其中有一幅是剧院为了抗议九一八停止营业,其中有小孩子的照片是日军到达长春车站准备占据吉林省的瞬间。

“一二·九”封面故事

清华大学女学生陆璀手拿话筒演讲画面,也是《大众生活》第一卷第六期的封面,其中多媒体播放的为我馆馆藏陆璀口述史。韬奋先生热情赞扬和高度支持学生运动,并在封面加上“大众起来!”这个口号。这张封面后成为“一二·九”运动的经典形象。

长征中的红军女战士

蔡畅、张琴秋、邓颖超、贺子珍、李贞、康克清。

《戎冠秀》版画装置

戎冠秀曾被晋察冀解放区政府和晋察冀军区授予“子弟兵的母亲”光荣称号。新中国成立后,多次出席全国劳模大会和拥军优属表彰会,是拥军爱民的一面旗帜。展览设置多媒体装置中,展示东北画报社出版的《戎冠秀》版画。

妇女先驱语录盲盒墙

在展览尾声,我们特别设置了“妇女先驱语录盲盒墙”,收录中国妇女运动先驱们的珍贵箴言。现场参与互动即有机会免费抽取语录盲盒,珍藏她们的智慧与精神。

展览文创 妇女先驱语录明信片

从民国书报刊中摘取丁玲、何香凝、沈兹九等妇女运动先驱之言论,制作明信片,让百年前的女性之声穿越时空。

展览文创 “抗大”徽章

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(简称“抗大”)是中国共产党于1936年在陕北创办的军事政治干部学校,以“团结、紧张、严肃、活泼”为校风。1938年11月抗大单独成立女生大队,张琴秋任大队长。贺子珍、康克清等都曾在抗大学习,在残酷的对敌斗争中,她们迅速成长为能文能武的军政干部,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重要贡献。

展览文创 《女声》创刊号封面手提包

1942年5月12日,《女声》月刊在上海创办,左联女作家关露,接到党的秘密指示,打入《女声》做编辑。关露将自己伪装成一位只知风花雪月的知识女性,充分利用《女声》作为沦陷区宣传妇女解放的难得阵地,向妇女传达独立、自尊、自强的思想。同时她利用工作之便,为党搜集情报,完成了党交办的任务。

发布于:北京市